目前,正在遵循教育部、工信部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要求,根据吉林省、长春市区域产业实际,实施特色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一是服务企业,建设产学研创综合型现代产业大学。求得发挥天博官网入口“光机电算”工科优势和“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的办学特色,积极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助力产—教—城融合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就业链有机衔接,天博官网入口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特点是:根据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和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特色支柱产业的实际,抓住汽车产业正在面临产业链重构、上下游企业转型正处关键时期的有利机遇,从学院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把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十四五的办学目标,把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办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具体做法是:以产业、行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开发为依托,组建校企合作的科研团队;聘任产业教授参与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组建实践导师带领的1+1、1+2的创业团队进入双创园;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学校申报并获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批准,建设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们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助力产—教—城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引企入校,建设生产线型现代产业学院。求得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在我们学校内叫现代产业工程教育基地。特点是:以天博官网入口“光机电算”学科专业优势为吸引,“筑巢引凤”或“凤来筑巢”,把企业产品生产在校园。校企资源共享,带动人才链与技术链、教学链与产业链的双向互动,有效地创造产教合力。具体做法是:我们从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中,精选引进生产线。目前已有综合智能等6条生产线初具规模。我们的想法是让学生在这里学习如同在生产线上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身份向企业人员身份的转变,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职业胜任力。
三是校企协同,建设研发创新型现代产业学院。求得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带动人才培养。特点是:以行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开发为依托,学校的教师跟随科研项目融入企业,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具体做法是:与专精特新企业长春一汽富晟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学院。目前,已有4项科研成果向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市科技局申报,其中汽车座椅自适应和汽车人体数据库项目已经获得批准。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已经进教材、实践导师已进课堂;实践导师带领的1+1、1+2的创业团队已经进入双创园;师生科技创新成果展览正在筹备。
四是校企联合,建设专精特新型现代产业学院。求得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以有效降低企业选人用人成本。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特点是:紧密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行业、企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相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联合吉林省省级专精特新型企业长春圣威雅特服装有限公司、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服装学院等共同建设“三尚”服装产业学院,推进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
五是1+x,建设技术技能型现代产业学院。求得学历证书与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相结合,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嵘7务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度。特点是:紧密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校企合作,设立急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线上线下互动培训。具体做法是:与山东联科云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设立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大数据工程师培训认证点,联科云认证中心吉林省认证基地。目前,该企业已投资价值500万元的软硬件,校企共同编写出版了大数据工程师培训教材,线上线下互动培训大数据工程师。在学生中已经组织了600人的大数据社团,开展了刮起大数据风掀起大数据潮的系列活动。以此为带动,目前,已引入大数据工程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0余种,2021年有1000多名学生考取证书。
以上,1综合4类型的特色现代产业学院,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我们尝试着产教融合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就业链有机衔接。它是我们探索六个融合,尝试建设特色现代产业学院的做法。虽然很不成熟,但是,我们也把它作为建议在此提出,请工信部中心和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建设1综合4类型的特色现代产业学院,这个尝试过程在,取得的成果之一是,我们虽然每年全国招生3000左右,但是,近年都有1000多毕业学生选择留省就业,2021年留省就业率高达接近40%,是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贡献。
开弓没有回头箭,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将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深化产教融合”战略方向,在教育部、工信部、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继续努力建设好现代产业学院。